浙江中非经济文化交流中心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繁体中文|English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中非资讯
  • 中心动态
  • 经济文化博览
  • 政策法规
  • 会员中心

经济文化博览

中非经贸特色
图看中非
非洲各国概况
非洲国家旅游与文化风俗

联系方式

电话:0571-87165850
传真:0571-87165851
微信:zcaec-org
邮箱:support@zcaec.org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经济文化博览 > 非洲国家旅游与文化风俗
非洲国家旅游与文化风俗

中非交往:从历史到未来

  中国与非洲虽远隔重洋,但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。从远古起,中国与非洲都向往对方。根据考古发现,埃及女性木乃伊的头发中就有丝织品。但在远古时代,中非之间只有民间的间接交往。公元前2世纪,张骞出使西域,为丝绸之路的开创创造了条件。公元前112年,安西王曾将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杂技艺人献给当时的汉代皇帝。
 
  古代世界的大格局中出现过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博弈。中国古代王朝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,曾希望向西部寻找朋友。这种理念到了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,在《旧唐书》《太平广记》上就记载过被称为僧祗奴和僧祗女的黑人艺人。到了宋元时期,中非丝绸之路已拓展到海上,中国销往非洲的商品已不限于丝绸,瓷器、茶叶成为主要商品。非洲运往中国的商品,则以香料为主。明代郑和七下西洋,其中有四次到了非洲。郑和的远航将古代中非关系推向了顶峰,其中一些船员留在了非洲,今天在肯尼亚等地可以看到郑和下西洋的遗存。
 
  到了15、16世纪,西方殖民主义兴起,逐渐改变了世界格局。中非两个古老文明均遭受过殖民主义侵略之苦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,为中国和非洲的民族解放事业开辟了广阔道路。1949年,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。1951年,利比亚独立。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,到20世纪末,纳米比亚独立和新南非建立标志非洲独立大业最终完成。在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反抗外来压迫、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,新中国给予非洲国家真诚的援助,非洲人民也坚定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,帮助中国重返国际舞台,共同开辟了中非关系新纪元。
 
  新世纪以来,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非关系的发展,使非洲原有的一些特征显现出新的价值和作用,值得认真研究。特别是近年来,中东地区动荡不已,恐怖袭击向外蔓延,非洲的战略地位更加引人关注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,使非洲的政治、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。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,有数千家中国企业走进非洲。这种趋势要求我们加强对非洲的研究。
 
  研究非洲要有正确的视角和理念。21世纪的非洲已不同以往,整个非洲完成了独立大业,面临的新任务是发展复兴,解决民生问题和新生国家的民主构建问题。新世纪的中国,改革开放深入发展,也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。在此情况下,研究非洲不仅要从中国视角出发,也需要从非洲人民的视角出发。中非新型战略关系强调政治上平等互信、经济上合作共赢、文化上交流互鉴。互信、共赢、互鉴是研究非洲的出发点。
 
  加强对非洲的微观研究。在研究中,应改变“大非洲”模式。我们研究欧洲,不会把英国和爱尔兰混为一谈;谈到东南亚,也不会把新加坡和老挝混为一谈。但是,一些研究非洲的学者却会把所有非洲国家混为一谈。研究非洲也应从某个国家、某个领域开始,研究的微观化是必要的。加强对非洲的国别研究和具体议题研究,这样才能对中非关系发展有更大帮助。
 
  专门领域研究须进一步深化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们着重于研究非洲的政治方面。现在中非关系全方位发展,需要深化各个领域研究。例如,非洲的酋长不同于我国的地主,酋长制也不同于封建家长制,对非洲经济社会结构的研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。要让研究深入进行,就需要不辞辛苦地做资料积累整理工作,同时也要为研究人员创造条件,支持他们到非洲进行长期实地研究。
 
  (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)
 
(直接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)
 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6-02-15 09:53:3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条:第一次去非洲旅行都应该知道的这七件事情  下一条:在津巴布韦的日子
文件下载|组织机构|在线留言|在线反馈|友情链接|会员中心

www.zcaec.com 版权所有 2008-2018

浙ICP备13003403号-1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2.10 ©2008-2021  www.metinfo.cn